小兒厭食癥宜吃:1、含消化酶的食物。2、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小兒厭食癥忌吃:辛辣刺激、忌脹氣不消化、堅硬油膩的食品。
厭食癥病因多種多樣,歸納有以下幾種:
全身性疾病的影響(20%):
許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厭食的表現,其中消化道疾病尤為明顯,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腸炎,長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厭食。
藥物影響 (20%):
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惡心,嘔吐,如紅霉素,氯霉素,磺胺類藥物等也可導致厭食,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表現有厭食,一些抗癌藥物更容易引起厭食。
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內分泌素不足(15%):
鋅缺乏常表現有厭食,某些內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表現厭食。
氣候影響(10%):
如夏天炎熱也是引起厭食的原因。
喂養不當 (10%):
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為明顯,原因是家庭經濟改善,市場兒童食品供應增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家長缺乏科學喂養知識,亂吃零食,過食冷飲,亂給“營養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神經性厭食(anorexia nervosa)(10%):
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類厭食,發病因素與臨床表現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兒受到強烈驚嚇之后,精神萎靡,活動受抑制,食欲降低,這種厭食,往往時間不會太長,恐嚇心理過去食欲也就會恢復。
2、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離開親人及熟悉的環境進入托兒所或其他新環境時,對新環境不適應,情緒低落,食欲降低,有時飯后出現嘔吐,家庭不幸或父母離異等。
3、錯誤教育的影響:
①家長對兒童要求過高,限制自由,阻止與其他兒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響其情緒,使食欲降低。
②家長過分注意兒童進食,反復誘導或以威脅手段致反感而厭食。
4、頑固性神經性厭食:個別女孩神經性厭食可十分嚴重,病人極度消瘦,無力,與嚴重營養不良有類似之處,如體溫偏低,怕冷,心率減慢,血壓偏低,肢端發紺,年長女孩有閉經,貧血,并有維生素,蛋白質缺乏的特征。
發病機制
1、疾病影響:急慢性疾病可導致胃腸動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厭食,當今已受到重視,幾乎所有抗生素長期應用都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微生態失衡,造成腹脹,惡心與厭食。
2、氣候:氣溫高,濕度大,可影響胃腸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減少等,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厭食。
3、喂養不當:正常兒童每隔3~4h胃內容物排空,血糖下降,就會產生食欲,喂養不當或飲食習慣不良,如吃飯不定時,飯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內總有東西,血糖不下降,就不會有食欲。
4、情緒因素:強迫喂食,引起兒童反感,各種影響兒童情緒的因素,均可導致厭食。
5、頑固性神經厭食:患兒內分泌檢查,尿內17-羥類固醇排出低于正常,血漿皮質醇的含量正;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對地塞米松的反應受到抑制,這些變化亦可見于重度營養不良,有人提出此類病人可能有間腦-神經內分泌功能缺陷,是為病理基礎,此外神經性厭食時,血漿生長激素對低血糖反應減弱,而其他營養不良則正;蚣訌,厭食患兒對左旋多巴的反應亦受損害,這兩種反應與邊緣系統下丘腦的功能有密切關系,有的作者懷疑與下丘腦調節食欲的整合中樞功能紊亂有關。
1、年齡: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有明顯食欲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特別應注意敗血癥,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癥等,幼兒和年長兒要特別注意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和情緒等神經精神因素的影響。
2、家庭環境情況:家庭條件較好的子女,因過分溺愛,過分擔憂小兒健康和營養,采取誘騙,打罵,多給零食等方法,企圖讓小兒多吃,結果常適得其反,一些父母對子女不夠關心,影響小兒情緒和食欲。
3、食欲減退的程度:輕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個體差異或零食過多等不良習慣所致,嚴重食欲減退或拒食常提示潛在疾病的存在。
4、有無伴隨癥狀:雖有輕度食欲不良,但小兒活潑,愉快,精神飽滿無癥狀者,多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系結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者,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遇有厭食患兒,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作好體格檢查及必要的化驗,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統疾病引起,是否藥物影響,有否微量元素或內分泌素缺乏,還要調查患兒家庭,托兒所及學校環境,有無不良精神刺激與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然后確定病因。
臨床上,常有家長自訴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厭食癥”呢?其實,并不是憑“食欲不振”就診斷為“厭食癥”,所謂的厭食癥,必須先排除寶寶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內科慢性疾病(例如:長期泄瀉,慢性肝炎,肺結核),如果是因為上述原因,此時的厭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厭食應該會改善;真正的厭食是指小朋友長時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這種情形一般連續兩個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謂的“厭食”。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
鑒別診斷
很多情況和疾病均可使食欲減退,其中以習慣不良,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寄生蟲病,結核病和傳染性肝炎較多見。
1、習慣不良
除家庭環境和病史中有明確飲食習慣不良外,必須排除有關疾病因素,方能診斷,并注意糾正不良習慣,要循序漸進,正確誘導和鼓勵。
2、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多發病,缺鐵不僅導致貧血,代謝障礙,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和行為異常等,還可引起胃酸減少,胃,十二指腸炎,腸黏膜萎縮和吸收功能障礙等胃腸消化功能異常,影響小兒食欲,甚至生長發育,應提倡鐵強化食品,進行群體預防,經血紅蛋白,血清鐵,總鐵結合力,紅細胞內原卟啉和血清鐵蛋白等檢查證實診斷者,及時用鐵劑治療。
3、鉤蟲病
對鉤蟲流行區小兒有貧血,異食癖和精神食欲差者,應檢查大便常規找鉤蟲卵,確診后及時驅蟲,并給鐵劑。
小兒厭食癥西醫治療
1、除了要保持合理的膳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要時可給硫酸鋅10mg,放糖漿內或者于100g食鹽中摻入1g硫酸鋅,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約每日10mg、,可以促進食欲增加。
2、如檢查血鋅低下,可用硫酸鋅2~3mg/kg/d,療程1~3個月。鋅能使味蕾細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銳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對缺鋅的患兒有效率高達90%以上。
3、口服胃酶合劑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劑對增進食欲有一定作用。
4、胃動力藥如嗎丁啉等,對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促進胃蠕動,加快胃排空,能減輕腹脹、制止惡心、嘔吐,對胃腸動力障礙引起的厭食有較好的作用。服用劑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療程4周。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5、一般不用激素療法,但對嚴重頑固性厭食癥也可考慮應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用藥,臨床的參考方案如下①潑尼松強的松、。每天 0、5mg/kg,3次/d口服。②小劑量胰島素,用于頑固性厭食,胰島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靜脈點滴1U胰島素至少給葡萄糖 4g、,均能增加食欲。
6、國外治療用藥方案:采用抗抑郁藥,阿米替林來改善患兒的情緒,提高對進食的興趣。參考劑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 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見效。此外,抗組織胺和抗5-羥色胺藥,賽庚啶,也可作為食欲興奮劑,有一定效果。劑量:每天0、25mg/kg, 分2~3次口服。
小兒厭食癥中醫治療
一、列舉幾種治療小兒厭食癥的中成藥,供對癥治療:
1、肥兒丸
適應癥: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痛,面黃肌瘦,食少腹痛等。
用法用量:蜜丸劑,每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2、理中丸
適應癥: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傷及脾胃,中焦虛寒,脘腹疼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惡心嘔吐,口淡不渴,喜熱飲,大便稀溏大便很爛,沒有形狀、,小便清利等癥狀。
用法用量:蜜丸劑,每丸重9克。7歲以上小兒每次服4、5克,7歲以下小兒每次服3克,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
3、啟脾丸
適應癥:小兒食量少,面黃肌瘦、四肢倦怠,胸脘痞悶,腹脹腹痛,嘔惡氣逆、噯腐吞酸,舌淡,舌苔白膩等癥狀。
用法用量:蜜丸劑,每丸重3克。兒童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周歲以內小兒每次服半丸,每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
4、兒康寧糖漿
適應癥:小兒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大便稀溏大便很爛,沒有形狀、,面黃肌瘦,舌質淡嫩,舌苔薄白,脈象細弱。
用法用量:糖漿劑,每瓶200毫升。每次1湯匙,日服3次?崭箿亻_水調服。
5、健兒散
適應癥:開胃健脾,生津消導之功。小兒食量小,食欲不振,面黃肌瘦,腹脹腹痛,心煩口渴,腹瀉便干。
用法用量:散劑,每袋80克。3歲以下每次服0、75克,每日2次。4~6歲每次服2、75克,每日3次。7~12歲每次服5、5克,每日2次,溫開水調服。必須堅持服藥,一般連續服藥1~2月始有明顯療效。
6、山楂健脾丸
適應癥:脾胃氣虛,消化不良,形體消瘦,面色無華,食欲減退,脘腹痞悶。舌苔薄白或無苔,脈細。
用法用量:蜜丸劑,每丸重6克。每次1丸,日2~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3歲以內小兒酌減。
7、香砂六君丸
適應癥:小兒脾胃不健,飲食不思,胸膈不利,脘腹脹滿,嘔吐吞酸,大便不實等。
用法用量:水丸劑,每50粒重3克。成人每人每次服6~9克。7歲以上小兒每次服3~4、5、克。7歲以下小兒每次服2~3克。均每日2~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本方是平補之劑,便于常服。
8、 小兒增食丸
適應癥:小兒食欲不振,口臭,大便臭穢,夜臥不寧等癥。
用法用量:劑型為蜜丸劑,每丸重3克。1周歲以內,每次服半丸,1~3歲,每次服1丸。3~7歲每次服1丸半。7歲以上每次服2丸。均每日2~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本方藥力和緩,可以連續服用。
9、小兒化食丹
適應癥:飲食不節,食滯中焦、久而成積。食欲不振,泛嘔吞酸,脘腹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或瀉下酸腐等。
用法用量:劑型為蜜丸劑,每丸重1、5克。2~4歲每服1丸,周歲以內服半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本方配伍合理,化食消積之力較強,制成蜜丸后,丸則緩之,且藥量少,使用安全,效力可靠,可以連續服用,使積去病除。純虛無實之證,當禁服用。
10、小兒消食至寶丹:
適應癥:小兒乳食積滯,乳食少進或嘔吐乳食,口中有乳酸味,肚腹脹滿,大便酸穢,形體消瘦,煩哭不寧,身熱,尿黃,唇紅,舌苔黃或厚膩等。
用法用量:劑型為蜜丸劑,每丸重3、5克,每次1丸,每日1~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3歲以內小兒酌減。忌生冷、油膩食物。
11、保和丸
適應癥:飲食不節制,致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食滯,中脘滿悶,噯腐不食,腹中飽脹等癥。
用法用量:劑型為小丸劑,每袋6克。每次服1袋,每日服2次,白開水送服。小兒酌減,并研細調服。本方為漸消緩散的方劑,可連續服用,直至癥狀完全緩解。
12、兒童開胃樂口服液:
適應癥:小兒厭食、偏食挑食,消化不良,面黃肌瘦,形體虛弱,抵抗力差,易患感冒以及缺鋅、缺鈣、缺鐵性貧血等病癥。
用法用量:劑型為安瓿口服液,每支10毫升。1~3歲,1日2次,每次10毫升,4~6歲,1日3次,每次10毫升,7歲以上,1日2次,每次20毫升。
二、中醫稱厭食為納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調。由于脾胃素虛,或喂養不當、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所致。臨床分為虛、實兩證:偏實證者治以消導為主,偏虛證者治以調補為主,并結合臨床隨癥加減。
實證診斷: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手足心熱,睡眠不安,腹脹或腹瀉。舌苔黃白膩,脈滑數。治以消食化滯化,常用保和丸方加減。
處方舉例一:藿香,胡連,陳皮,建曲,焦山查,茯苓,雞內金
處方舉例二:山藥9g,川明參,雞內金,苡仁,稻芽,麥芽。
虛證診斷:體質虛弱或久病元氣耗傷,致使脾胃消化無力,食欲不振,面黃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較淡,舌無苔或少苔,脈細弱無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湯加減。
處方舉例一:黨參,白術,茯苓,草蔻,干姜,生谷,麥芽。
處方舉例二:黨參,茯苓,焦術,甘草,焦查,川樸,生麥芽。
加味法,以上二證均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①潮熱加骨皮,白薇。②腹瀉加山藥,蓮肉。久瀉加赤石脂9g,訶子。③消瘦不思食加啟脾丸繼服。④氣逆加砂仁,千年健。⑤虛甚加黃精。⑥腹脹加萊菔子。⑦厭食頑固者加丁香。⑧嬰幼兒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日2~3次。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蠣,浮小麥。
三、傳統療法
1、針灸療法:可灸足三里、合谷、中脘、梁門穴。
2、捏脊療法:對厭食效果好,特別是對虛證。
預后
一般明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后,預后多良好。對伴有明顯營養不良患兒或頑固性精神厭食癥患兒,應采用中西結合、綜合治療方法。
1、合理喂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小抓起。
4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采用純母乳喂養。因為相關的研究表明,純母乳喂養的小兒很少有厭食。按順序合理添加輔食,不要操之過急。小兒飲食以主副食為主,不亂加額外的“營養食品”。不要使用補藥和補品去彌補孩子營養的不足,而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及其營養價值。
2、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定時、按頓進食,飯前不吃零食(包括飲料),因為血糖升高影響食欲,飯后吃水果。家長要注意經常變換飲食的品種、盡量不要千篇一律,要葷素搭配。動物食品含鋅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3、要保持輕松愉快的進食情緒。
創造好的吃飯氣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攝食。即使有幾次小兒進食不好,也不要著急,不要威協恐嚇小兒進食,也不要乞求小兒進食。一餐不吃、不必顧 慮,也不要再用零食補充,下餐餓了自然會吃。當孩子不愿吃某種食物時,大人應當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引導他們品嘗這種食物,既不無原則遷就,也不過分勉強。
4、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樣!
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則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多半也是個厭食者。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不挑食不偏食,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
5、積極治療引起厭食癥的根源!
如因為某個疾病引起的厭食,原發病治愈后,食欲自然會增加。
- 食物宜忌
- 推薦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