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宜吃:1.宜食富含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及維生素B群食物;2.宜食清淡食物;3.宜食高蛋白食物。
燒傷忌吃:1.忌食熱性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高溫(30%):
大多數人都認為高溫是引起燒傷的唯一原因,然而,某些化學物質和電流也能引起灼傷,皮膚常常只是身體燒傷的一部分,皮下組織也可能被燒傷,甚至沒有皮膚燒傷時,也可能有內部器官燒傷,例如,飲入很燙的液體或腐蝕性的物質(如酸等)能灼傷食管和胃,在建筑物火災中,吸入煙或熱空氣,可能造成肺部燒傷。
燒傷的組織可能壞死,組織燒傷時,血管內的液體滲出引起組織水腫,大面積燒傷時,血管滲透性異常,丟失大量液體,可能引起休克,休克時,血壓很低,流到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減少。
電灼傷(30%):
是由電流流經身體時產生5000℃以上高溫引起的,有時又稱為電弧燒傷,在電流進入身體的部位,皮膚常常被完全破壞和燒焦,因為接觸帶電體的皮膚電阻很高,大量的電能在那里轉換成熱量使表面燒傷,大多數電灼傷也嚴重損傷皮下組織,燒傷的范圍和深度各不相同,影響范圍可能比灼傷皮膚的面積大得多,嚴重的電休克可使呼吸暫停,心律不齊,引起危險的心率紊亂。
化學燒傷(30%):
可由各種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學物質引起,包括強酸,強堿,苯酚,甲苯(有機溶劑),芥子氣,磷等,化學燒傷可引起組織壞死并在燒傷后幾小時慢慢擴展。
發病機制
熱損傷的發病機制包括多種同時發生的病理生理過程,如細胞蛋白質的變性及凝固和酶的失活,前列腺素,激肽,5-羥色胺,組胺,氧基,脂過氧物等化學介質的釋放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腫,大面積燒傷損害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和T細胞免疫作用,引起免疫抑制,血液供應的減少可導致相對缺氧和休克。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燒傷深度分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臨床習慣上稱Ⅰ度,淺Ⅱ度為淺度燒傷,深Ⅱ度,Ⅲ度為深度燒傷。
Ⅰ度燒傷
傷及表皮淺層,基底層尚存,局部皮膚發紅,腫脹,疼痛,有燒灼感,無水皰,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暫時性色素沉著。
淺Ⅱ度燒傷
累及表皮和真皮乳頭層,局部紅腫,滲液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皰,創面濕潤,創底鮮紅,水腫,劇痛;若無感染等可于2周內痊愈,無瘢痕形成,可有暫時性色素沉著。
深Ⅱ度燒傷
累及真皮網狀層,但仍殘留部分真皮和皮膚附件,局部腫脹,白色或棕黃色,水皰較小,感覺遲鈍,皮溫稍低,疼痛較輕,如無感染可于3~4周內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膚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燒傷
累及皮膚的全層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內臟器官,創面蒼白或焦黃炭化,無疼痛,無水皰,感覺消失,質韌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脫落后遺留肉芽組織面,愈后遺留瘢痕,皮膚功能喪失,造成畸形,酸燒傷一般不起水皰,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鹽酸的燒傷痂分別呈深棕色,黃棕色和黃色;燒傷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內陷越明顯,質地越硬,堿燒傷創面呈黏滑或皂狀焦痂,色潮紅,有小水皰,一般較深,焦痂或壞死組織脫落后,創面凹陷,邊緣潛行,經久不愈,此外酸燒傷容易估計偏深,堿燒傷和其他一些化學燒傷有繼續加深的過程,應反復估計核實深度。
嚴重燒傷:
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組織,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如水鹽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調,繼發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燒傷病史及皮損即可診斷,根據無水皰,只有紅,腫,痛,燒灼感,有水腫,水皰,滲液,累及皮膚分別燒傷深度。
中醫病機和辨證:
中醫認為本病皆因火毒之邪,外傷皮肉;甚者熱邪入里,火毒攻心,耗氣傷陰,阻滯脈絡,而致氣陰兩脫之象。
中醫辨證分型:輕者一般不需內服湯劑,只局部治療即可,重癥可按以下分型施治:
1、毒熱熾盛型(早期)
主證:皮膚水腫,紅斑,水皰,糜爛,高燒,懶言,食欲不振,舌質紅,脈數。
辨證:毒熱熾盛,火毒內攻。
2、熱盛傷陰型(中期)
主證:局部創面潮紅,水腫,水皰及大量滲出,自覺灼痛,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尿少,舌質絳紅,脈數或細數。
辨證:熱盛傷陰,濕毒未盡。
3、氣血兩虛型(后期)
主證:瘡面肉芽組織不鮮,皮肉生長緩慢,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伴低熱,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
辨證:久病耗損,氣血雙虧。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檢查可進行診斷。
鑒別診斷
結合病史即能明確診斷,無需跟其他疾病鑒別。主要是和如水鹽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調,繼發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損相鑒別診斷。還要和皮疹皮膚外傷相鑒別,注意觀察皮膚的顏色還有伴隨癥狀所鑒別診斷、積極對癥治療。
燒傷西醫治療
(一)治療
1、現場急救
衣服著火時應迅速脫去或就地滾動滅火,也可浸入水中滅火,再用剪刀剪開衣物,嚴禁用手拍打火焰,化學燒傷時應立即脫去被浸染衣物,用大量清水持續沖洗創面30~60min,力求徹底。眼部化學燒傷禁用手或手帕揉擦,對頭面部燒傷,應立即檢查有無角膜燒傷,并予優先沖洗。若為生石灰燒傷,應用干布將其擦去后再用清水沖洗。瀝青燒傷,用水冷卻結塊后連同燒毀的表皮整塊揭去,對表皮未被燒毀的Ⅰ度創面可用松節油或汽油輕拭以清除創面的瀝青?诜g性酸引起喉部水腫和上消化道燒傷者,應立即用蛋清,牛奶,鎂口服,以免胃脹氣,造成穿孔,且禁用胃管洗胃及催吐劑;為預防消化道狹窄,可口服潑尼松,創面僅以清潔敷料或干凈被單包扎,以免再損傷或污染。
劇痛者可肌注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或嗎啡8~10mg,但伴有顱腦外傷或呼吸困難者忌用,可改服止疼片,口渴者可口服淡鹽水或燒傷飲料,但切忌量過大,以免導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擴張,對嚴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傷應迅速進行相應急救處理,對創面污染嚴重,燒傷面積在5%以上者應常規給予破傷風抗病毒血清3000U預防注射。
2、燒傷的早期處理
燒傷的治療原則:
(1)保護燒傷區,防止或盡量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和休克。
(3)治療局部和全身感染。
(4)促進創面盡早愈合,盡量減少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礙和畸形。
(5)防治多系統功能衰竭。
①輕度燒傷:最好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浸泡45min,創面用手術皂清洗,清創和徹底沖洗,清除大皰液體,隨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銀紗布覆蓋創面,再用厚吸水棉包裹,繃帶包扎;每2~3天更換敷料以檢查有無感染,頭面部,會陰部,單側軀干燒傷,嚴重創面感染,適用暴露療法,該法需室內清潔,空氣流通好,室溫30℃左右,相對濕度40%左右,床上用品盡量消毒處理,創面可涂敷成痂藥如虎杖液,燒傷濕潤膏等,創面避免受壓,定期翻身,關節部位盡量制動。
②全身治療:成人Ⅱ度或Ⅲ度燒傷面積超過15%~20%,小兒燒傷面積超過10%的病人,有可能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應進行補液治療,此外,應依據情況給予適當的支持療法。
③燒傷的感染處理:感染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凡創傷分泌物的顏色,氣味,量發生改變,尤其是出現膿性分泌物,創面出現潮濕溶解,或有點狀蟲咬狀變化,提示創面有感染跡象,應用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需作膿液培養和藥敏試驗,用藥量應足,早期給藥,多主張靜脈給藥,必要時,可2~3種抗生素聯合用藥,若有真菌感染,應給予抗真菌治療。
3、其他處理措施
除以上處理外,還需進行其他方面的處理,如深二度燒傷因感染損傷深度加深,或Ⅲ度燒傷并根據情況進行去痂或植皮,因瘢痕形成影響功能,需及時進行各種理療以恢復功能,如仍不能使受傷部位功能恢復,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等。
(1)中醫療法:
①毒熱熾盛型(早期):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護心。
方藥:用解毒清營湯加減。
銀花30g,蒲公英30g,黃連10g,連翹30g,赤芍15g,白茅根30g,粉丹皮15g,生地30g,綠豆衣15g,茜草根15g。
②熱盛傷陰型(中期):
治法:解毒利濕,養陰清熱。
方藥:解毒養陰湯加減。
生地15g,石斛15g,二冬各15g,玉竹10g,南北沙參各15g,銀花30g,蒲公英30g,連翹15g,茯苓10g,澤瀉10g,六一散30g。
③氣血兩虛型(后期):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和胃。
方藥:八珍湯加減。
生芪30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炙甘草10g,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5g,二地各15g,陳皮10g。
(2)局部治療:適宜中,小面積燙傷。
①Ⅰ度外用紫草油(紫草茸1000g,芝麻油5000g,浸泡一晝夜,文火炸焦黃,去渣)。
②淺Ⅱ度外用燒傷1號油。
③深Ⅱ度和Ⅲ度燒傷可先用紫色疽瘡膏和化毒散膏各半混勻外敷,等痂皮脫落后,可撒布五白粉,暴露創面。
④等腐肉脫凈后,肉芽新鮮之瘡面,外用生皮粉或敷甘乳膏。(以上方法僅供參考,詳細情況詢問醫生)
(二)預后
嚴重燒傷: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組織,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如水鹽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調,繼發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度創面2~3天內癥狀消退,3~5天全愈,脫屑,無瘢痕。淺二度如無感染,1~2星期痊愈,不留瘢痕。深二度一般3~4星期痊愈,不留瘢痕。三度創面3~4星期焦痂脫落,需要植皮后愈合,遺留瘢痕,畸形。
燒傷中醫治療
1、藥物組成:地榆,大黃,劉寄奴,苦楝皮。將四味藥共研成(或打成)極細粉末,用香油調敷,一天3次,一般3-7天可痊愈。 大泡要先挑破后,再涂藥膏。
2、中西醫結合治療
燒傷中西醫結合的撫疤靈軟膏用于深II°以下燒傷,可以有效減少和消除疤痕的產生。該方組成:煅石膏,龍骨,兒茶,紫草,當歸,蒼術,金銀花,地榆,白芷,白蘞,乳香,沒藥,血竭,青黛,冰片。采用干燥暴露療法,清創后將藥膏均勻涂覆于創面,1日1~2次。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斂瘡,修復再生的功效?捎糜诟鞣N原因引起的燒燙傷。 方中煅石膏、龍骨、兒茶、地榆具有清熱收濕斂瘡,保持燒燙傷的創面干燥,防止大量滲液滲出的作用,為保持患者電解質、蛋白的平衡創造了有利條件;紫花、金銀花、青黛具有清熱涼血生肌之功,能夠抑制細菌的繁殖,有效防止燙傷創面的感染;當歸、蒼術、白芷合用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白蘞、乳香、沒藥、血竭、冰片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從而使創面快速修復。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燒傷是火災中較常見的創傷之一,它不僅會使皮膚損傷,而且還可深達肌肉骨骼,嚴重者能引起一系列的全身變化,如休克,感染等,燒傷現場急救是否正確及時,護送方法和時機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傷員的安全,因此,傷后應迅速脫離致傷源,并進行必要的緊急救治,這是現場搶救的基本原則。
一、迅速消除致傷源
滅火戰斗中出現燒傷情況一般有:火焰燒傷;液體,氣體,固體等高溫燙傷;化學燒傷;電燒傷等,任何致傷從接觸人體到造成損傷,均有一個過程,只是時間的長短不一而已,因此,現場搶救要爭取時間,常用方法如下:
1、當衣物著火時應迅速脫去;或就地臥倒打滾壓滅,或用各種物體撲蓋滅火,最有效是用大量的水滅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頭面部及呼吸道吸入火焰損傷。
2、當氣體,固體燙傷時,應迅速離開致傷環境。
3、當化學物質接觸皮膚后(常見的有酸,堿,磷等),其致傷作用與這些化學物質的濃度和作用時間成正比關系,故受傷后應首先將浸有化學物質的衣服迅速脫去,并用大量水沖洗,以達到稀釋和清除創面上的化學物質,磷燒傷應迅速脫去染磷的衣服并用大量水沖洗創面,或將創面浸泡在水中隔絕空氣并洗去磷粒,如無大量水沖洗,可以用多層濕布包扎創面,使磷與空氣隔絕防止磷繼續燃燒加重損傷,禁用含油質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的溶解和吸收。
4、當觸電后應立即關閉電源,將傷員轉移至通風處,松開衣服,檢查發現呼吸停止時,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臟停止跳動時,施行胸外按壓,呼吸心臟均停止時,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并及時送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二、現場簡單醫療急救
1、若被熱力燒傷后應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濕敷或浸泡傷區,可以減輕燒傷創面深度并有明顯止痛效果,在寒冷環境中進行冷療時須注意傷病員保暖和防凍。
2、無論何種原因使燒傷合并其他損傷,如嚴重車禍,爆炸事故時燒傷同時合并有骨折,腦外傷,氣胸或腹部臟器損傷,均應按外傷急救原則作相應的緊急處理,如用急救包填塞包扎開放性氣胸,制止大出血,簡單固定骨折等,再送附近醫院處理。
3、傷員脫離事故現場后應注意對燒傷創面的保護,防止再次污染,另外創面一般不涂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后續治療中對燒傷創面深度的判斷和清創,對淺度燒傷的水皰一般不予清除,大水皰僅作低位剪破引流,保留泡皮的完整性,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
4、燒傷后傷病員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動,應給予適當的鎮靜,止痛。
5、燒傷病人在傷后2天內,由于毛細血管滲出的加劇,導致血容量不足,燒傷面積超過一半的病人,應立即輸液治療,因為休克很快就會發生,無條件輸液治療時應口服含鹽飲料,不宜單純喝大量白開水,以免發生水中毒。
6、如遇嚴重燒傷者應立即向衛生主管部門報告,請求增援。
通過視診問診可以確診。
Ⅰ度燒傷損傷最輕:燒傷皮膚發紅、疼痛、明顯觸痛、有滲出或水腫,輕壓受傷部位時局部變白,但沒有水皰。
Ⅱ度燒傷損傷較深:皮膚水皰,水皰底部呈紅色或白色,充滿了清澈、粘稠的液體。觸痛敏感,壓迫時變白。
Ⅲ度燒傷損傷最深:燒傷表面可以發白、變軟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狀。由于被燒皮膚變得蒼白,在白皮膚人中常被誤認為正常皮膚,但壓迫時不再變色。破壞的紅細胞可使燒傷局部皮膚呈鮮紅色,偶爾有水皰,燒傷區的毛發很容易拔出,感覺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