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宜吃: 1、含高熱量的食物; 2、含蛋白質的食物; 3、含維生素的食物。
腸炎忌吃: 1、油炸類食物; 2、易脹氣的食物; 3、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遺傳因素(25%):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
免疫力低下(20%):
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并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治腸炎重中之重。
濫用抗生素(20%):
很多人遇到疾病會濫用氨芐、頭孢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會直接刺激腸道,還可以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使腸道內正常的大腸桿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腸炎。
飲食不注意(20%):
包括飲食因素如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食物過期如牛奶過期、及不清潔的環境、氣候的突變、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均可以引起腹瀉。
口服避孕藥女性患者腸炎的危險性增加(15%):
來自美國和英國隊列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婦女患炎癥性腸病的危險性增加40%以上。長期口服避孕藥或大劑量服用雌激素婦女腸炎發生的危險性高。
由于進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 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
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
急性腸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 36小時。
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癥狀。為什么急性胃腸炎會引起嘔吐和腹瀉呢?這是通過神經反射作用而產生的。急性胃腸炎時,由于細菌、毒素或胃腸粘膜的炎癥,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沖動傳入延髓的嘔吐中樞,引起嘔吐中樞興奮,通過傳出神經分別到達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會厭等處,引起一系列協調運動,而組成了嘔吐動作。同時由于腸粘膜的炎癥刺激,使腸內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減低,而出現腹瀉。
由于嘔吐和腹瀉在某種情況下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臨床上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不僅不應給予止瀉藥,相反,應給予催吐和瀉下藥,以促進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癥而引起的嘔吐和腹瀉,為了減少水鹽代謝及電解質平衡失調給機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在積極治療病因的同時,給予止吐及止瀉治療。
慢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霉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
(1)消化道癥狀:常呈現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遇冷、進油(油食品)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后尤著。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余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2)全身癥狀:呈慢性消耗癥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癥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
(3)體征方面: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腸炎診斷鑒別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胃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分離病毒。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診斷依據
(1)有暴飲暴食或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史。
(2)起病急,惡心、嘔吐頻繁,劇烈腹痛,頻繁腹瀉,多為水樣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癥狀。
(4)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體征不明顯,上腹及臍周有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多亢進。
腸炎西醫治療
病原治療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技毦粤〖矔r,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漳c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霉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慶大霉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霉素B治療。常用方法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碳酸氫鈉,氯化鉀,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藥物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并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粘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1)去除誘因,臥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藥物藥敏試驗用藥,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 0.5~1.0g,日3~4次/日,口服。(3)對癥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并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腸炎中醫治療
①寒邪犯胃證
【主癥】癥狀見胃痛暴作,疼痛如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熱痛減,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緊。
【治法】治則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方藥】方選良附丸加減。高良姜、香附。
②宿食停滯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脹痛拒按,噯氣或矢氣則舒,噯腐吞酸,進食加重,不思飲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膩,脈滑等。
【治法】治則為消食導滯、理氣和胃。
【方藥】方選保和丸加減。山楂、神曲、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麥芽。
③肝胃氣滯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頻頻,善太息,舌苔薄白,脈象多弦。
【治法】治則為舒肝理氣、和中止痛。
【方藥】方選柴胡舒肝散。柴胡、芍藥、枳殼、陳皮、川芎、香附、甘草。因肝郁蘊熱,火熱犯胃引起的肝胃郁熱證,癥狀見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飲,脈弦滑數。治則為舒肝泄熱、和胃止痛。方選化肝煎。青皮、陳皮、芍藥、丹皮、澤瀉、貝母。
④因濕熱內蘊,阻滯中焦引起的濕熱中阻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疼痛,脹滿嘈雜,泛酸,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飲,尿黃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治則為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方藥】方選黃連溫膽湯。黃連、半夏、茯苓、陳皮、竹茹、蒲公英、甘草。
⑤瘀血阻絡證
【主癥】癥狀見胃脘疼痛,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面色晦暗無華,唇暗,有嘔血、便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
【治法】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方選失笑散合丹參飲。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
⑥脾胃虛寒證
【主癥】癥狀見胃痛隱隱,喜溫喜按,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神疲乏力,面色不華,四肢不溫,納食減少,大便溏薄,舌質淡白或淡胖,脈沉細或細弱。
【治法】治則為溫陽健脾益氣。
【方藥】方選黃芪建中湯。黃芩、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飴糖、大棗。
⑦因肝郁化火,灼傷胃陰引起的胃陰不足證
【主癥】癥狀見胃痛隱隱或灼痛,嘈雜似饑,饑不欲食,口干唇燥而不欲飲,舌紅少津,脈細數或弦細。
【治法】治則為養陰益胃。
【方藥】方選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生扁豆、桑葉、甘草。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慢性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并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2.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3.注意腹部保暖。
4.除了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發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制品,麥類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本病,甚至加劇癥狀。
5.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胃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分離病毒。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1)放射學鋇劑檢查: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臨床有癥狀時只用刺激性不大的緩瀉劑,以免誘發急性發作。靜止期時應常規操作腸道準備。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常規鋇灌腸X線檢查可見:①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病人,X線檢查陰性,中度和重度患者則有典型表現。②結腸壁邊緣呈小鋸齒狀突出的鋇影及鐵軌樣皺襞相。③充盈缺損,假息肉形成,少數病例因結腸壁纖維化及息肉增生,可致腸腔變窄。④結腸袋消失或變淺,結腸縮短僵直,甚至如水管樣。⑤雪花征:由于微小潰瘍及糜爛而附著鋇劑,鋇斑點,氣鋇雙重造影顯示如雪花。⑥排鋇異常。⑦直腸后間隙增大達2cm以上,表示直腸與直腸后組織有嚴重炎癥。⑧應注意結腸癌的有無。
(2)內窺鏡檢查:臨床上多數病變在直腸和乙狀結腸,采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很有價值,對于慢性或疑為全結腸患者,宜行纖維結腸鏡檢查。一般不作清潔灌腸,急性期重型者應列為禁忌,以防穿孔。內窺鏡檢查有確診價值,通過直視下反復觀察結腸的肉眼變化及組織學改變,既能了解炎癥的性質和動態變化,又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能在鏡下準確地采集病變組織和分泌物以利排除特異性腸道感染性疾病。
- 食物宜忌
- 推薦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