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宜吃: 1、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 2、多吃含胡蘿卜素的食物; 3、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
冠心病忌吃: 1、忌食過甜、過咸類的食物;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供應心臟本身的冠狀動脈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所致心臟病變。由于冠狀動脈狹窄的支數和程度的不同,其臨床癥狀也有不同。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認為與高血壓、高脂血癥、高粘血癥、糖尿病、內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齡大等因素有關。
高脂血癥(15%):
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偰懝檀(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LDLC水平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異常,后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15%):
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年齡與性別(25%):
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絕經期后與男性相等。
吸煙(10%):
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系。
糖尿病(15%):
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肥胖癥(20%):
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義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與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關。
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尚有遺傳、飲酒、環境因素等。
不同人的心絞痛發作表現不一。多數人形容其為“胸部壓迫感”,"悶脹感""憋悶感",部分病人感覺向雙側肩部、背部、頸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緩解。
疾病癥狀
臨床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個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心絞痛型,最嚴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兩種類型。
心絞痛是一組由于急性暫時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癥候群:
1、胸部壓迫窒息感、悶脹感、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疼痛持續1-5分鐘,偶有長達15分鐘,可自行緩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內側直至小指與無名指。
3、疼痛在心臟負擔加重(例如體力活動增加、過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時出現,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數分鐘后即可消失。
4、疼痛發作時,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虛脫、出汗、呼吸短促、憂慮、心悸、惡心或頭暈癥狀。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癥候,通常多有心絞痛發作頻繁和加重作為基礎,也有無心絞痛史而突發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種情況最危險,常因沒有防備而造成猝死)。
心肌梗塞的表現為:
1、突發時胸骨后或心前區劇痛,向左肩、左臂或其他處放射,且疼痛持續半小時以上,經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2、呼吸短促、頭暈、惡心、多汗、脈搏細微。
3、皮膚濕冷、灰白、重病病容。
4、大約十分之一的病人的唯一表現是暈厥或休克。
診斷
冠心病的診斷主要靠臨床表現(病人癥狀)、檢查。當一個具有冠心病發病基礎(年齡較大,多重危險因素)的患者出現具有下列特征的胸痛時,要高度懷疑冠心病。
1、疼痛部位:胸骨后。
2、放射:向下頜、左上肢、左肩。
3、性質:壓榨性,燒灼樣。
4、持續時間:1-5分,不超過15分。
5、誘因:勞累、寒冷或飽餐。
6、緩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類(1-3分)。
鑒別診斷
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肋間神經痛及肋軟骨炎相鑒別。心肌梗死與心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及主動脈夾層相鑒別。
冠心病西醫治療:
急救措施
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一旦發生了心絞痛的癥狀,要立即休息,同時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一般經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通常一兩分鐘內心絞痛就可以緩解。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藥復方丹參滴丸或救心丸,但其緩解心絞痛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鐘仍不緩解,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如果是初次發生了心絞痛,無論藥物能否緩解,均需盡快到醫院去就醫,因為初次發生心絞痛,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
治療
藥物治療
硝酸酯類,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長效心痛治。
他汀類降血脂藥,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緩或阻止動脈硬化進展。
抗血小板制劑,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終生服用。過敏時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維。
β- 受體阻滯劑 ,常用的有倍他樂克,阿替樂爾,康可。
鈣通道阻滯劑,冠狀動脈痙攣的病人首選,如合心爽,拜心同。
手術治療
(冠狀動脈搭橋術<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將其分別接在狹窄或堵塞了的冠狀動脈的兩端,使血流可以通過“橋”繞道而行,從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緩解心肌缺血的癥狀。
這一手術屬心臟外科手術,創傷較大,但療效確切。主要用于不適合支架術的嚴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變,慢性閉塞性病變,糖尿病多支血管病變)。
介入治療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支架術)
介入治療不是外科手術而一種心臟導管技術,具體來講是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橈動脈,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里面,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介入治療的創傷小,效果確切,風險小(<1%)。普通金屬裸支架的再狹窄率為15%-30%。藥物涂層支架的應用進一步改善了支架術的長期療效,一般人群再狹窄率3%,糖尿病/復雜病變約為10%,其效果可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相媲美。
其他治療
運動鍛煉療法:謹慎安排進度適宜的運動鍛煉有助于促進側支循環的發展,提高體力活動的耐受量而改善癥狀。
冠心病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冠心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概括為兩種,適宜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的不同而采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先攻后補、先補后攻、攻補兼施等治療手法,切不能一攻到底或只知補虛而忽視疏導痰瘀。
1、心陽虧虛:心陽不足為心氣不足的重癥。古人說:“心包相火附于命門。”心陽不足的根源乃是命門火衰,立方以附子(用量為10g左右,本品有大毒,不可多用)、桂枝益腎中真火!睹t方論》說:“火少則生氣,火壯則食氣”,故不用肉桂而用桂枝,且附、桂用量不大、其意思在于微微生火,以防過燥傷陰。補氣之品多用紅參(最好是高麗參或吉林參)。冠心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脈瘀阻,所以多配以紅花、桃仁、丹參等活血化瘀藥。
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還應注意理氣、行氣,意在調整臟腑的切機以調理氣血,去瘀生新。冠心病人的血瘀既可因寒而凝,也可因熱而結。寒凝瘀久且可化熱。凡熱結而瘀或瘀久化熱者,如仍用溫通之品,必然助熱傷陰。而應涼血化瘀,其意在于護陰。此外,冠心病患者亦有不同程度上的痰濁阻滯,故往往采用芳香化濁、溫化痰飲的法半夏、陳皮、天南星、蔻仁、春砂仁。但如蘊久化熱者仍用溫化之品,必助熱傷陰,此時必須清化。
2、心陰虛損:冠心病者多見于老人,而老人常見素體陰虛。在病變過程中,多易出現陰虛尤其是腎陰虛的癥候,久之陰損氣傷,或氣虛津液生成不足,都可出現氣陰兩虛的癥候。因而適宜采用益氣養陰的方法治療。五味子、太子參、白芍、麥冬、石斛均為常用益氣養陰之品。雖藥味不多,而兼有補氣、清熱、滋陰、斂陽四法。
養陰能增加氣血的來源,益氣能行血,故益氣養陰的同時,又能促進活血化瘀的作用。太子參、五味子、麥冬為生脈散,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脈散有穩定而持久的強心作用,對已經被損傷的冠狀動脈內壁有修補作用,同時還能穩定正常的血壓。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冠心病日常預防
預防冠心病首先要從生活方式和飲食做起,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等,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復發的風險。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臨睡前不看緊張、恐怖的小說和電視。
2、身心愉快,忌暴怒、驚恐、過度思虎以及過喜。
3、控制飲食,飲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膩、脂肪、糖類。要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為宜喝濃茶、咖啡。
4、戒煙少酒,吸煙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風的重要因素,應絕對戒煙,少量飲啤酒、黃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進血脈流通,氣血調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勞逸結合,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飽餐后不宜運動。
6、體育鍛煉,運動應根據各人自身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選擇,如打太極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氣血流通,減輕心臟負擔。
冠心病健康教育
1、合理的膳食,減經體重,少吃含膽固醇食物,如動物脂肪、內臟及腦、及海產品、魷魚、奶油、避免暴飲暴食。
2、禁煙酒、多吃清淡食物,如蔬菜、瓜果等,適量食用植物油,勞逸結合。
3、積極治療引起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病、糖尿病、肝病等。
4、心絞痛發作時,立即停止活動、休息。
5、應定期到醫院檢查治療。
冠心病常用的檢查方法有:
1、心電圖: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與其它診斷方法相比,心電圖使用方便,易于普及,當患者病情變化時便可及時捕捉其變化情況,并能連續動態觀察和進行各種負荷試驗,以提高其診斷敏感性,無論是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電圖變化,特別是對心律失常的診斷更有其臨床價值,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2、心電圖負荷試驗:主要包括運動負荷試驗和藥物試驗(如潘生丁,異丙腎試驗等),心電圖是臨床觀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簡易方法,當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可以記錄到心肌缺血的心電圖異常表現,但許多冠心病患者盡管冠狀動脈擴張的最大儲備能力已經下降,通常靜息狀態下冠狀動脈血流量仍可維持正常,無心肌缺血表現,心電圖可以完全正常,為揭示減少或相對固定的血流量,可通過運動或其它方法,給心臟以負荷,誘發心肌缺血,進而證實心絞痛的存在,運動試驗對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
3、動態心電圖: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并編集分析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此技術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運用于監測電活動的研究,所以又稱Holter監測,常規心電圖只能記錄靜息狀態短暫僅數十次心動周期的波形,而動態心電圖于24小時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可提高對非持續性異位心律,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作的檢出率,因此擴大了心電圖臨床運用的范圍,并且出現時間可與病人的活動與癥狀相對應。
4、核素心肌顯像: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時可做此項檢查,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范圍大小,結合運動試驗再顯像,則可提高檢出率。
5、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范圍等,并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所應采取的措施,同時,進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對心功能進行評價,冠狀動脈造影的主要指征為:
(1)對內科治療下心絞痛仍較重者,明確動脈病變情況以考慮旁路移植手術。
(2)胸痛似心絞痛而不能確診者。
6、超聲和血管內超聲:心臟超聲可以對心臟形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對室壁瘤,心腔內血栓,心臟破裂,乳頭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血管內超聲可以明確冠狀動脈內的管壁形態及狹窄程度,是一項很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
7、心肌酶學檢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上根據血清酶濃度的序列變化和特異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學改變便可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顯像:可用于觀察心室壁收縮和舒張的動態影像,對于確定室壁運動及心功能有重要參考價值。
- 食物宜忌
- 推薦食譜